定价:¥88
作者:斯图亚特·埃文 著 方尚芩 译编辑:贾曼 出版时间: 2023-06-13
我们生活在一个风格化的世界。风格与图像的权力主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迷恋外表、醉心符号、追随时尚、精心雕琢生活方式……它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又不局限于其中任何方面;它无形而重要,无所不在却又无处可寻。本书试图借助那些经历了几个世纪演化发展的文化与社会模式,从现代的视角去理解人们对风格问题的关注与痴迷,剖析风格和图像如何支配我们的生活。
定价:¥58
作者:舒为群编辑:张羽欣 出版时间: 2025-04-17
这是一本关注人们日常饮水健康的生活实用科普图书。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钧、浙江大学教授沈立荣倾情推荐。 获第二届“健康中国,渝我同行”医学科普作品大赛一等奖。 水不仅是重要的环境因子,还是人体每天摄入量最大的食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可选择的饮用水的种类趋于多元化。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提升饮用水的健康特性,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喝出营养:解惑饮水、矿物质与健康》是一本讲述日常饮水的方方面面的大众科普图书。作者舒为群教授是从事饮用水卫生学与营养学研究的资深专家,本书依据作者多年的研究积累和成果,对日常生活中与饮用水相关的常见困惑、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科学解读,包括各年龄段人群的饮水注意事项、水的硬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中矿物质对人体酸碱平衡的影响、市面上各类饮用水的辨别与饮用建议、净水器的使用与保养等。
定价:¥69
作者:大森庄藏 坂本龙一 著 许建明 译编辑:张锦涛 出版时间: 2023-07-19
音乐家坂本龙一向哲学家大森庄藏请教哲学问题。 声音的时间空间特性和数学结构是什么? 《看声音,听时间》从声音的现场切入听觉的问题,并引出感觉、时间、印象、逻辑、感情、意志等话题。它被称为20世纪80年代最美妙的音乐与哲学的对话。
定价:¥68
作者:中国天气 腾讯SSV碳中和实验室编辑:王思楠 出版时间: 2023-06-23
2015年巴黎会议前夕,中国承诺2030年左右实现碳达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一般性辩论时宣布中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与碳中和不是简单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而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结构全面绿色转型的问题。因此要引导“双碳”目标切实落实到各行各业甚至是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中来。思想引导行动,理论指导实践,这本《碳中和全民科普指南》就是为此准备的。 <br><br>能源革命是 2014 年国家提出来的,在提出能源革命以后,2020 年又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和碳中和就是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把能源革命往哪走具体化了。先要做到碳达峰,也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总量达到峰值,然后再进一步降低,我们 2060 年前要实现碳中和,也就是排放的二氧化碳,我们自己能有能力把它全吸收掉,这样就实现了净零排放,也就是二氧化碳排放为零,这叫碳中和。 <br>——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 <br>实现碳达峰是为了应对当前的气候变化,因为当前的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生存。它的内涵还是很丰富的,所以如果要想把这个问题真正理解清楚,大家可能需要从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入手,把概念搞清楚,才能将这样一个重要的国家重大战略决策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自觉。 <br>——宇如聪(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 <br>与 20 世纪 80 年代相比,北冰洋夏季海冰的面积减少了 40%,目前北冰洋的海冰面积也是过去 1000 年以来最小的……19 世纪后期以来的增暖赶上了之前 1000 年才会有的程度,这是非常异常的。 <br>——翟盘茂(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 <br>科学认识气候、主动适应气候、努力保护气候,对美丽中国建设和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br>——巢清尘(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国家碳中和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br>
定价:¥52
作者:斯特拉·桑福德 著 沈敏一 译编辑:姚颖 出版时间: 2023-07-10
本书聚焦于波伏瓦的经典篇章,使其经典理论遗产再次进入当代大众视野。<br>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法国存在主义作家。本书摘节选其重要文本来阐述波伏瓦对社会存在和身份、性别、性以及老年等主题的思考。<br>社会存在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谁?性对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老年意味着什么?女人是什么?人究竟是什么呢?斯特拉·桑福德(Stella Sandford)探讨了波伏瓦思考的哲学基础,从她早期的道德哲学,到战后的哲学危机,再到她形成成熟思想后所产生的惊人的博学研究。作者展示了推动波伏瓦作品的存在主义立场和她对伦理问题的坚持,以及波伏瓦对自己立场的不断修正,为国内读者展现了一个超出女权主义思想家的更为广阔的波伏瓦。<br>
定价:¥68
作者:李元胜编辑:李桂英 出版时间: 2023-06-13
本书是好奇心书系——荒野寻访系列:李元胜博物旅行笔记丛书。作者数十年来穿行于旷野,积累了数十万字的笔记和海量照片,作者从这些笔记中,挑选并整理出一批精彩的考察故事献给读者。本书主要由西南山地的四座山:金佛山、四姑娘山、缙云山、四面山的几篇考察笔记构成。笔记容纳了更多的现场细节,更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李元胜以自身经历,不仅讲述了动植物奇妙的故事和景象,还讲述了大自然对他的启发和治愈过程,相信对喜欢自然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在愉快的阅读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博大,会有很多强烈而美妙的共鸣。全书图文并茂,文字优美、有趣,适合户外旅游者、博物爱好者、动植物爱好者、青少年读者阅读。
定价:¥99
作者:奥利弗·格劳 托马斯·魏格尔 编 肖伟胜 等译编辑:张慧梓 出版时间: 2023-07-19
我们被前所未有的图像包围:互联网上的各类网站、数以千计的电视频道、数字游戏和虚拟世界……如果没有对这些复杂的思想、结构和系统进行全新的视觉化思考,我们将难以管控当今的信息爆炸。本书对这些新的图像世界和新的视觉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和跨学科的思考。<br>来自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者考察了各个领域的视觉化革命,他们探索并讨论了多学科范围内的新的核心术语:从数据库经济到超媒体的戏剧构作,从神经科学的可视化到生物艺术中的图像。他们在人类意识的发展中思考图像的力量,追求视觉现象的新定义,并且检验了用于图像研究和视觉分析的新工具。总之,他们完成了对我们这个时代图像的意义和影响的深入诠释。
定价:¥42
作者:赵联飞 赵锋编辑:石可 出版时间: 2023-07-03
学术出版物是学术交流的平台之一,在中国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多种社会科学专业期刊(含集刊)创设面世,但学界一直没有一本专注于方法领域的出版物。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调查与方法研究室决定创办国内首本研究方法连续出版物——《社会研究方法评论》,对已有的方法或方法实践进行总结和评论,对正在发展的方法做综述和推进,以及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法进行设想和探索。希望通过这一集刊推动方法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并为中国的社会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定价:¥42
作者:赵联飞 赵锋编辑:石可 出版时间: 2023-07-03
学术出版物是学术交流的平台之一,在中国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多种社会科学专业期刊(含集刊)创设面世,但学界一直没有一本专注于方法领域的出版物。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调查与方法研究室决定创办国内首本研究方法连续出版物——《社会研究方法评论》,对已有的方法或方法实践进行总结和评论,对正在发展的方法做综述和推进,以及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法进行设想和探索。希望通过这一集刊推动方法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并为中国的社会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定价:¥88
作者:保罗·斯维特 著 梁丹 译编辑:张锦涛 出版时间: 2023-06-07
鸟类也有方言吗?<br>哪种鸟的叫声像狗吠?<br>哪种鸟曾经存在数十亿只,但如今销声匿迹?<br>白头海雕何以成为美国的国鸟?<br>《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知更鸟”到底是什么鸟?<br><br>“……这是一本真正令人惊叹的珍稀版画集,涵盖了一连串的主题。读者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被这本集合了大量信息的作品所吸引……这本书是同类作品中最好的一本。” <br>——《出版人周刊》<br><br>40部关于鸟类的博物学经典,200余幅珍品插图,一曲人与鸟互动的自然赞歌<br>一本书满足你对翱翔天际的精灵的好奇心<br>遇见古老典籍的跃动之蕴,再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之美<br><br>四万年前,人类就已在洞穴中用壁画的形式描绘鸟类。<br>作为地球上显而易见和普遍存在的生物,繁华的都市、遥远的岛屿、寒冷的极地、炎热的赤道都能看见它们的踪影。自古以来,我们就对这种翱翔天际的精灵充满好奇。这本《神奇的鸟类》用精美高清的插图、详实有趣的文字满足你的好奇心,还向你展示那些采集鸟类标本、创作精美插图的博物学家和艺术家的故事。<br><br>来自美国自然博物馆的珍贵馆藏,精选16—19世纪的鸟类博物学典籍,约翰·雷、亚历山大·威尔逊、约翰·詹姆斯·奥杜邦等伟大的鸟类博物学家悉数登场,讲述鸟类博物学书籍背后的故事<br>美国自然博物馆专家撰文,将手工时代书籍制作的木版印刷工艺、雕刻与蚀刻工艺、平版印刷工艺娓娓道来<br>高品质书籍设计,大度16开,100克雅文上质特种纸,四色全彩印刷,展现古典时代的科学绘图之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