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课本阅读问题,同学们先来猜猜,文章要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在日前举行的全市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教育部英语课标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蔷用这句话,作为了演讲的开场白。“老师就应该这样去引导学生,利用情感主动接受英语。”
教学仍以知识讲解为主
1985年,我国全面普及高中阶段英语教学,期间经过两次课程改革,目前大部分学生的英语交际及读写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大多数英语老师的教学还在以知识讲解为主,轻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王蔷直言不讳地说,高考的压力,使老师和学生都按照一种模式、一个目标、一个要求去教去学,限制了英语学习本身的个性,让学习变得十分压抑。把情感贯穿教学始终
学习英语,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所以,它的学习应该赋予自己的情感。”王蔷说,老师可以利用真实的交流情景,带领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然后通过上下文的含义,让学生自己来推断生词的词意,加深印象。同时,引导学生去观察细节,制订自己的学习策略。
王蔷说,英语的教学不应只注重语法知识,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个性和潜能,让学生个性化、扩展性地去学习,在英语学习中发现自我。
开设英语选修课
王蔷还在演讲中提到,高中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三种能力:用英语获取知识、处理知识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与交流的能力。对此,重庆大学版高中英语教材主编、西南大学教授杨晓钰说,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同时开设必修和选修课程。
目前,学校在每一个学生都能共同学习的前提下,设置了必修课程,“可毕竟不是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一样,所以,学校需要开设个性多样的选修课,让学生投其所好地去学习。”她说,对于选修课的评价,不一定沿用考试这样的必修课评价方式。
重庆大学出版社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