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2015博物图书“小繁荣”
192015.12

2015博物图书“小繁荣”

作者:光明科技——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5-12-19
 

■本报记者张文静

今年,从经典博物学著作《海滨的生灵》《万物皆奇迹》《飞禽记》《等鹿来》,到国内原创的《燕园草木补》《萤火虫在中国》,从《苏里南昆虫变态图谱》《中国萤火虫生态图鉴》《植物王国的奇迹:果实的奥秘》《喜马拉雅山珍稀鸟类图鉴》等博物类图册,到《约翰·雷的博物学思想》《伟大的博物学家》等博物学史著作,国内博物类图书出版的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引人注目。

数量有所增加

对于今年国内博物类图书出版的情况,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给出的评价是,出现了一个“小繁荣”。

“商务印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走在前列,都有好书推出。我和许多人一样,非常看好博物书这一板块的前景。不过目前,市场还未完全建立,书店分类中迫切需要一个上架类别‘博物’。”刘华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在刘华杰看来,大致来说,博物类图书是指给非专业人士写的关于大自然的植物、动物、地质、气象、生态、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图书。“非专业人士不等于肤浅,只是相对于职业而言。”刘华杰说道,“现在我们提倡的是‘生活世界博物学’,不是‘科学世界博物学’,前者面向普通百姓,后者则是针对科学家的。”

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王立刚在今年一口气推出了五本博物类图书,在他看来,如今博物学图书的火热首先是因为适应了读图时代的读者需求。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大家对图文书的喜爱越来越多,博物类图书恰恰满足了这个需求。”王立刚说,“另外,随着人们的生活愈加精细,对自然的认识也不愿再像以前那样粗糙,不满足于单纯地欣赏自然,而是想要了解动植物的名字、习性等,来体现生活的格调和品位。”

在王立刚看来,以图片取胜的博物类图书,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商务印书馆在2012年出版的《发现之旅》。“书中包含了大量的手绘图片,非常精美,最先把这个市场引爆了。”

今年,此类图书中的代表之一则是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植物王国的奇迹”系列图书。该套丛书由英国皇家植物园出品,书中精美的插图让人印象深刻。“书中照片的形成过程极为复杂,作者首先要用纯金或铂金对植物样品进行镀金处理,然后使用专业设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镀金样品在真空室内进行拍摄,形成高分辨率的基础图片,然后进行数字处理、合成,再由专业视觉艺术家进行手工着色。”该套丛书的责任编辑刘朋告诉记者,这套丛书的插图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和读者的认可。

类型全面打开

除了数量增加外,对于今年国内博物类图书的出版,王立刚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有图书类型的大幅度拓展。

“更为准确地说,是近两三年来,博物类图书的类型被全面打开了。”王立刚说,“从强调文笔优美和价值导向的经典博物学著作,比如卡森、缪尔、巴勒斯的著作,到各类图谱,如今年出版的德国博物学家梅里安的代表作《苏里南昆虫变态图谱》等,从注重个人经历和体验的小资博物类图书,到各类手册和指南。此外,还有一些比较硬的博物类图书,即带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同时又写得比较通俗的图书,如《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等。这些方向都有人在做。”

纵观近些年出版的博物类图书,植物类图书可谓表现抢眼。“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2014年出版的《一日一花》,这是从日本引进的一本插花介绍图书,但作者会介绍插花使用的植物的名称,很多人从中认识了不少稀奇古怪的植物,市场表现非常好。近两年还有很多关于多肉植物的书,市场反响也异常火爆。”王立刚介绍说。

虽然植物类图书表现亮眼,但刘华杰认为,近年来,国内出版的昆虫类图书也不乏诚意之作,而且许多是优秀的原创作品,其中有代表性的作者就是张巍巍和付新华。

昆虫学者、生态摄影师张巍巍从小就是一个狂热的昆虫爱好者。他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自己上中学时就喜欢昆虫,到处采集标本,但当时在新华书店只能买到两本相关图书,还都是教材——《昆虫学》和《昆虫学概论》。“后来,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本蝶类图册,那是当时唯一能买到的带有彩图的昆虫图鉴。从那时起,我就非常希望能看到一些本土的昆虫书。”张巍巍说。

2001年,张巍巍在澳大利亚参观了一个国家公园,在里面的植物园发现了一只很大的蜥蜴,他赶紧拍摄下来,却不知道其种类信息。后来,在该国家公园附近的一家小商店里,他买到了一本图鉴,在无意中翻看时,他竟然发现了这种蜥蜴的介绍。这件事对张巍巍触动很大:“那个国家公园位于大山里,竟然都有这样的博物氛围,这让我既惊讶又羡慕。”

2003年,张巍巍来到重庆,聚集了一群昆虫爱好者,开始策划编辑昆虫类图书。2006年,他们推出了最开始的三本,后来成为了“好奇心”系列。目前,该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了图鉴、野外识别手册、自然观察手册、自然随笔丛书、我爱自然丛书、时尚自然图本和微观视界等七个系列。每年都有新书出版。

今年,“好奇心”系列丛书就推出了《中国鸟类生态大图鉴》,收录了我国鸟类1068种,呈现出1438张鸟类图片,翔实地展示了每种鸟类的生存环境,还原了鸟类的绚丽色彩、形态特征和自然生态,同时附有分类特征、地理分布和生态习性等相关资料,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

引进与原创并进

今年,王立刚编辑出版的五本博物类图书均为从国外引进的经典博物学著作,包括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海滨的生灵》和《万物皆奇迹》,还有约翰·巴勒斯的《飞禽记》和约翰·缪尔的《等鹿来》。

在王立刚看来,这五本书除了都是美国博物学家的经典博物学著作外,还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具有鲜明的价值诉求。

“卡森推动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缪尔是首先提出国家公园概念的人;巴勒斯的博物学贡献则是将地方性知识发展到极致,倡导对乡村景观和田园文化的保护。他们的著作都是大尺度且放眼未来的。”王立刚认为,在国内流行小资博物学、讲求个人生活情调的当下,这种经典博物学著作的引进是个有益的补充,让博物学不仅成为个人打发时间的趣味,也反映出更大的价值诉求。

在王立刚看来,目前从国外引进的博物类图书类型要比国内原创的更为丰富,这恐怕与国内博物学原创力量的不足有关。

“目前,从整体上来说,国内博物学的创作人才还是太少。科学家群体写博物类图书的较少,博物爱好者自己写的图书,专业性又有所欠缺。有些博物类图书作者写作质量很高,比如刘华杰、刘夙等。作为一名植物研究者,刘夙在植物园工作,同时也有一些人文和历史方面的知识背景,但这样的人特别少。国外则不同,各种领域、对象和写法的博物类图书作者很多,视角也很微观和独特,比如有写鸟类羽毛与进化关系的,有通过头骨讲述物种存在状态的,也有探讨元素与历史发展的微妙关系的,非常丰富。”王立刚说。

对于国内博物类图书出版的未来,刘华杰表示乐观:“最近就会有一批好书面世,如《纳博科夫的蝴蝶》《博物学家与图书》等。我估计,近几年博物图书的出版数量会加速增长。质量不好说,会有一些好书出现,但是也会由于一些人着急而推出质量不高的书。”

刘华杰担心,许多人只盯着国外过了版权期的优秀博物书,可能会重复引进,或者翻译质量不高。“比如,目前已有明显把书名译错的。”刘华杰说道,“我还是建议两条腿走路,一边引进,一边着手本土化博物著作的推出,这非常重要。最终,我们的博物学能否发展起来,要看本土化做得如何。”

链接:大咖荐书推荐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

《大灭绝时代》,【美】伊丽莎白·科尔伯特著,叶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5月出版

《纽约客》记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亲历全球生态现场,穿插结合300年科学认知与最新锐生态观点,为读者画出了今天世界的轮廓——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开始。

《海滨的生灵》,【美】蕾切尔·卡森著,李虎、侯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1月出版

该书是卡森“海洋三部曲”的终结篇。在本书中,卡森贯穿着“敬畏”的环保哲学观念,以宏大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滨生态的复杂和奇妙,揭示了海滨生态在进化史上独特的地位。

《等鹿来》,【美】约翰·缪尔著,张白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2月出版

该书描写了两种类型的动物,第一种是缪尔在美国西部塞拉山脉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里所见到的飞禽走兽,突出这些动物的优雅、坚忍和自由精神。第二类是他成长过程中,见到的一些更为平常的驯养动物,描写了他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以及动物的生与死带给他的深沉的反思。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美】艾米·斯图尔特著,王紫辰译,商务印书馆20151月出版

在这本俏皮的小书中,作者将带读者经历一场地下冒险,寻找地球上最重要的守门人——卑微的蚯蚓。这些细小的生灵对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消灭植物致病菌、翻动泥土、改造森林。它们甚至是两次大灭绝事件的幸存者,其中包括了导致恐龙灭绝的那一次。

《杂草的故事》,【英】理查德·梅比著,陈曦译,译林出版社20154月出版

在作者笔下,杂草不再是园艺爱好者的敌人,而是机敏顽强的漫游者,是年年岁岁与我们照面的邻人,是自然与文明、野生与驯养交汇处的游民,是饱受严重污染摧残的大地向人类发出的警示。路边毫不起眼的杂草,让我们学会如何在自然的边界上生存。

《南开花事》,莫训强著,商务印书馆20151月出版

本书以开花时间为线索,记录了南开校园中的115种春季开花植物以及它们的简要识别特点和在南开校园中的位置。每一篇中,除了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学知识之外,作者还讲述了与植物相关的故事。

“中国野外观花”系列丛书,李敏、宣晶、马欣堂等编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月出版

本丛书涵盖了2000余个物种,不论在城市周边、郊外田间,还是知名或不知名的山区、景点,都能够让读者查到碰到的野花。

《最后的熊猫》,【美】乔治·夏勒著,张定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4月出版

熊猫,作为众所周知的中国国宝,世人皆爱其憨态可掬。但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一珍稀动物在其所生存的狭窄空间里,在孤独无言的日子里,面临着怎样的艰难和危险。

《植物王国的奇迹:果实的奥秘》,【英】罗布·克塞勒、沃尔夫冈·斯塔佩著,师丽花、和渊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0月出版

该书从果实的种类开始,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果实的结构、特点、典型代表植物,重点介绍了果实的形态在种子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重要作用,还介绍了与果实协同进化的有关动物物种的相关知识。书中采用了大量电子扫描显微镜拍摄、处理的彩色图片,便于直观了解果实及种子的形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