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奖励出好孩子,但切忌把奖励变收买(图)
022014.06

奖励出好孩子,但切忌把奖励变收买(图)

作者:网易—重庆晨报发布时间:2014-06-02

昨日,罗伯特·希勒夫妇接受晨报记者的采访。 重庆晨报记者 李斌 摄

  今年儿童节,一场关于孩子家庭教育方式的老话题,再次吸引了很多父母。昨天,他们领着孩子到沙坪坝一家书店,听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与其夫人讲述他们的育儿经。随后,罗伯特·希勒夫妇在书店举行新书签售会,晨报记者对他们的育儿之道做了专访。

  罗伯特·希勒是耶鲁大学经济系著名教授,现就职于耶鲁大学Cowles经济学研究基地。去年,因“资产价格实证分析方面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张用奖励赞扬育人

  “奖励出好孩子!”罗伯特·希勒夫妇认为,正是遵循了这样的育儿之道,他们的两个儿子才跨入了常春藤大学。

  在中国,不少父母相信“不打不成才”、“黄荆棍下出好人”之类的教育方式,严父慈母往往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组合形式。过去一段时间,美国“虎妈”蔡美儿、中国“鹰爸”何胜烈的教育方式曾引发了媒体、舆论的广泛关注与争论:究竟该选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培育孩子呢?

  昨天下午,诺奖得主、将两个“满身缺点”的儿子双双送进世界顶级的常春藤大学的罗伯特·希勒夫妇摆出“隔空挑战虎妈鹰爸”的架势—不赞赏他们的教育方式,更愿意用奖励、赞扬来培育孩子。

  惩罚教育影响情商

  罗伯特·希勒夫妇说,他们的大儿子生性好动不愿意学习,小儿子在学习读写方面有严重的困难。但这并没有让夫妇俩揪心,“我们几乎就没有用暴力惩罚过孩子。”

  希勒夫人是一位心理学博士,她的职业是儿童心理及家庭心理治疗。她说,“虎妈、鹰爸的方式,与很多崇尚这样教育方式的家庭,虽然同样能培育出优秀的孩子,但这当中有的孩子或许只是学习优秀。”

  正如有一些孩子,在严格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只能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来换取父母的笑容。而这些孩子,从心理、情绪上,以及与别人交往、相处中,往往性格孤僻,喜欢独处,容易发怒。

  切忌把奖励变收买

  罗伯特·希勒夫妇所崇尚的“奖励式”育儿方式,也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奖励和收买,就如同我们常说的天才与疯子之间的距离一样,需要特别认真地把握。”希勒夫妇对此做了解释。

  一个简单的例子,父母带着孩子逛超市,孩子不停地哭闹。此时,妈妈说,“如果你停止哭闹,我就给你买好东西”。

  “这就是收买,而非奖励。”希勒夫人认为,按照他们理解的正确的“奖励”教育应该是,在进入到超市以前,你就对孩子说,“如果你在购物车上坐好,不哭不闹,你就会得到奖励,我们可以在回家路上顺便去趟公园玩。”

  奖励更应重“交流”

  很多父母虽然知道“奖励”式教育的重要性,但他们的所谓奖励其实是收买。比如,帮妈妈打扫一间屋子,就奖励5元,很多时候把奖励变做用金钱、财产、利益来诱惑孩子。

  希勒夫妇所崇尚的对孩子的“奖励”,更侧重人际交流。比如,希勒夫妇所推崇的“奖励”,首先有一个前提,“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确定实际目标,你可以让一个6个月的孩子试着站起来,但不可能让一个3个月的孩子也要自己站起来。”

  希勒夫妇认为,在给予孩子的奖励中,应该更多的尝试使用人际交流的奖品,比如,去公园玩、星期五晚上可以晚睡觉、允许孩子邀请朋友到家里玩、和朋友去看电影……

  重庆晨报记者 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