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诺贝尔经济学家希勒夫妇中国之行
112014.06

诺贝尔经济学家希勒夫妇中国之行

作者:敬京发布时间:2014-06-11
  受重庆大学出版社之邀,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希勒夫妇近期携自己的新作《奖励出好孩子》在上海、北京、重庆三站与读者朋友们见面,与国内众多家长分享了夫妇俩的育儿经验,并接受了央视第一财经频道、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新浪育儿频道、重庆晨报等多家媒体的专访。

希勒夫妇的作者见面会暨新书签售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活动开始前许多慕名而来的听众就早早地守候在了会场外,每场活动现场都是人气爆棚。在活动中,作为育儿专家的希勒夫人现身讲解,并与在场的众多父母们进行了积极互动,还当场帮助家长们排忧解难。以下是希勒夫妇本次中国之行的活动图集:

《奖励出好孩子》上海书城讲座及签售活动

《奖励出好孩子》首都图书馆讲座及签售活动

《奖励出好孩子》西西弗书店讲座及签售活动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Robert J Shiller和夫人Virginia M Shiller

到访重庆大学出版社

维吉尼亚·希勒女士倡导的育儿观点打破了许多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观点得到了许多听众的认同。那么,此次希勒夫妇的中国行给究竟中国家长带来了哪些新的育儿理念?

1.重奖励。在我们小时候,家里的父母大多信奉“不打不成才”、“黄荆棍下出好人”之类的教育方式,时至今日,众多家庭仍然延续着严厉的教育方式。希勒女士提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从心里、情绪以及与人交往、相处中,往往性格孤僻,喜欢独处,容易发怒。

2.要把奖励和收买区分。很多国内家长用的奖励办法,实际上是对孩子的收买,容易使孩子对奖励造成依赖。两者区分的关键在于,前者注重奖励行为,后者奖励结果,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尤其不能在孩子在做不正确的事时,为了让他停止下来使用。希勒女士举了这样一个形象的例子:当父母带着孩子逛超市时,孩子不停哭闹,此时,为了让孩子停止哭闹,妈妈说,“如果你停止哭闹,我就给你买这个玩具”。“这就是收买,而非奖励。”希勒夫人认为,按照他们理解的正确的“奖励”教育应该是,在进入到超市以前,就对自己孩子说,“如果你在购物车上坐好,在超市不哭不闹,那么我们可以在回家路上顺便去趟公园玩。”

3.奖励,要物质与精神奖励并用。可能在过去,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奖励更多的是糖果、饼干、玩具,希勒女生提倡更多的应该是精神奖励,如陪孩子去一次动物园,不仅在引导孩子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孩子品格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