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诺奖夫妇谈育儿,《奖励出好孩子》好评如潮
182014.08

诺奖夫妇谈育儿,《奖励出好孩子》好评如潮

作者:杨莎莎发布时间:2014-08-18

  在中国图书市场,家庭教育类版块品种繁多、规模庞大。近来,重庆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奖励出好孩子》可谓是一匹黑马,上市短短两个月,即收获了良好的销售记录和读者的广泛赞许。

本书是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的夫人维吉尼亚·M.希勒的育子之道,与耶鲁大学儿童心理研究中心的心理学家、资深儿童心理辅导专家联袂打造,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强烈推荐。维吉尼亚·M.希勒认为小孩子普遍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尤其3-12岁的孩子是行为塑造的最佳时期。家长往往在物质条件上尽可能满足孩子,吃好的用好的,选最好的学校等,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真正的起跑线是尽早进行行为塑造,孩子在未来才不会输!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斯金纳曾使用行为塑造法改变了众多青少年的行为模式,震动了全世界。作者创造性地改进了行为塑造理论,采用更关注孩子感受的激励的方式,配合即可使用图表及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模式,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抓住诺奖夫妇来华访问的有利时机,重庆大学出版社在北京首都图书馆、上海书城、重庆西西弗书店举行了三场“诺贝尔经济学奖夫妇的育子之道”讲座,众多家长临会,受益颇丰,各大媒体报道频频见诸于报端,引发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CCTVNEWS专访希勒夫人畅谈“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扮演”;财新传媒总编胡舒立在“舒立时间”栏目专访希勒夫妇;重庆卫视的“重庆发现”栏目全程跟踪报道希勒夫妇来渝的各项活动。更有甚者,《文汇报》在一周之内连发两篇评论《压力适度才能培养出阳光孩子》《诺奖夫妇教你如何奖励出好孩子》。紧接着,《中国青年报》的专题《诺奖得主夫妇教好了“熊孩子”,把儿子送进美国最高学府》、《第一财经周刊》的专题《精神或社交活动上的奖励更为重要》、《新民晚报》的《诺奖得主:让孩子舒服就行》、《北京晨报》的《给孩子的奖励不能成贿赂》、《重庆晨报》的专题《奖励出好孩子,但切记把奖励变收买》、《重庆晚报》的《奖励即肯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更是把这本书的舆论氛围推向了高潮,读者广泛讨论西方的“奖励”教育和中国传统的“棍棒”教育的区别,探讨好孩子到底靠管教还是靠奖励。《北京青年报》的《诺奖夫妇谈育儿经,不建议小孩参加电视真人秀》更是结合当下的娱乐节目,另辟蹊径,给这本书注入了新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