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精神或社交活动上的奖励更重要(图)
272014.05

精神或社交活动上的奖励更重要(图)

作者:孙行之 来源:搜狐——第一财经日报发布时间:2014-05-27

希勒夫妇的大儿子小时候生性好动而不愿学习,小儿子则在学习读写方面有严重困难。
但这两个孩子后来分别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和沃顿商学院学习。

  20多年前,当希勒的孩子尚处于学龄前,她把“欢迎来到动物园”贴纸贴在儿子床头的墙上,并每晚加上一种动物种类作为奖励。儿子迷恋动物,开始坚持每天睡前刷牙,以保证床头的动物贴纸越积越多。

  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作为心理学专家的希勒制定了许多奖励方案和图表。“欢迎来到动物园”就是其中之一。

  《奖励出好孩子》这本融合希勒研究工作和家庭教育实践经验的书籍,“提供了20套图表,用以帮助家长制定奖励计划,教312岁孩子的家长如何与孩子对话。写这本书时的兴奋感也帮助我们在面对养育子女的艰辛和挑战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希勒说。

  演讲中,希勒援引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心理学家鲍姆的理论,指出三个类型的家长以及相应家教下的三种孩子。三种家长分别是:权威式、专制式以及纵容式。其中,权威型被认为是最合理的教育方式。权威式家长懂得“恰当要求、恰当反应”。“他们不但对孩子能有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也总是做出适当的限制,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并坚持要求孩子服从并达到这些目标;同时积极地关切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以便及时调整。”希勒说道。权威型家长教育的孩子通常独立、社交成功,并且尊重权威。而专制型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则表现为“不善社交、缺乏自信”。纵容型家长的教育则会让孩子变得“冲动、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但相对而言更有安全感”。

  希勒对孩子的教育注重“奖励”,这种方式的理论依据来源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她希望通过奖励孩子以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她的奖励也并不是单纯的物质奖励,而是更多的语言沟通。希勒提倡最小程度地使用物质奖励,而代之以精神或是社交活动上的奖励来敦促孩子纠正自己的行为。不过,虽然希勒认为奖励能够使孩子获得更好的行为规范,但一段时间之内也只能用以达成12个目标。并且,她也强调,“奖励”不同于“贿赂”,需要家长在实施时有一个长远的考虑,把握适当的时机,掌握适当的方式。希勒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孩子进入超市以后大喊大叫,这时候家长如果用巧克力来制止孩子喊叫,就类似于一种“贿赂”,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并没有好处。希勒认为,正确的方法是:“在孩子进入超市之前就定下奖励规则”。

  “虎妈”也变了

  第一财经日报:“虎妈”蔡美儿为《奖励出好孩子》撰写了推荐,但她的教育理念与你似乎完全不一样。她以严苛为主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看似比较成功的女儿,对此,你怎么看?

  希勒:实际上,蔡美儿告诉我,她的教育方式只在美国行得通,在中国可能就会面临一些问题。因为中国的孩子面临的社会压力已经太大了,相比之下,美国儿童并不那么累,所以她要给女儿施加压力。现在,她听从了我的劝告,更在乎女儿的感受了。事实上,每一位家长都处于我提到的三种类型家长的中间地带,没有非常绝对地归于某一种类型。在这个问题上,尽可能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的感受才是关键。

  日报:对于非常顽劣的孩子或是行为异常的孩子来说,“奖励”依然是有用的吗?

  希勒:奖励依然有效。当孩子行为异常的时候,家长必须搞清楚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找出他们异常的根源并鼓励孩子纠正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责骂孩子。尤其是,不能对孩子这样说话:“你真是一个讨厌的孩子”,或者“你真是太可恶了”。应该就事论事地说明他哪一件事做得不对,告诉他应该如何做。我认为,人的行为不是依靠威胁或是指责能够改善的,你要首先善于观察和倾听,搞清楚他们在想什么。之后,再加以奖励,而不是单纯依靠物质奖励来强化某一种行为。

  日报:你讲了很多关于奖励的原则,又是如何看待惩罚的?

  希勒:如果总是惩罚孩子,他们会非常生气,他们在学校学习也不会努力。惩罚只在孩子做出一些疯狂和出格的事情时有效。所以,一点点惩罚是可以的,但如果你希望长久地矫正孩子的一项行为,惩罚并没有什么效果。

  由兴趣发展自信

  日报:你如何培养孩子在学习和工作上的长久的内在动力呢?

  希勒:一种是顺应孩子的兴趣。比如我的儿子,他有读写障碍,但他在动物和自然上非常有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它们。现在,他已经快要拿到哲学博士学位了。他依然对自己掌握那么多关于动物的知识而感到骄傲。我觉得让孩子自由发展兴趣可以让他们获得足够的自信,然后,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这种自信会从一个领域带到另一个领域。这时候,他们就可以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

  日报:中国人常常会将“学习”和“压力”联系在一起。当孩子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时,你认为应该如何劝导?

  希勒:我会告诉他们:“我看到你学习非常努力了。我也希望你能够有时间休息、玩耍。”告诉他们你了解他们的苦闷并表示同情。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那么懒惰”或是“你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这会让孩子感到失望,渐而会加重他们的挫败感,让他们更不愿意学习。

  日报:你的两个儿子都进入了常春藤学校,但你有没有考虑过,你们这对学者夫妇提供的榜样力量也许是更为关键的?你是否认同“身教”重于“言传”?

  希勒:我们的孩子都读了博士,从事学术工作,在志向这一点上,我认为确实是我们的示范作用,并为他们提供了实际的帮助。但是,就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性格发育的优秀程度而言,我觉得是我的教育方式起到了更为主要的作用。事实上,我看到周围很多优秀学者的子女学习成绩并不好,而且品行不端。所以,“示范”和“教育”两者不可偏废。